首先,根据今天早上得到的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把之前的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解职,并将其调任至联合国,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明眼人都知道,无论从岗位重要性,还是从接近权力中心的程度,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与国家安全顾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特朗普本人对联合国并不怎么关心。
对乌克兰人来说,这显然是既放下身段,又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带有屈辱意味;但对美国而言,这无疑是鱼和熊掌兼得。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以50%的股份得到了乌克兰的矿产,所以将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以此向俄罗斯施压。
而恰好在向俄罗斯施压的过程中,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被解职,这两件事之间是不是有一定关联?
自今年1月20日以来,华尔兹和鲁比奥就分别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但最近一段时间华尔兹非常低调,与之相对的,鲁比奥就一直非常高调。
这种反差明显的情况,咱们不可以简单将其解释为,鲁比奥高调是因为他的职位是国务卿,因为历史上也有过国家安全顾问非常高调。
然而,近两个月来,华尔兹之所以从始至终保持低调,是因为近两个月前发生的泄密事件。
当时,华尔兹、鲁比奥等人组建了一个社会化媒体群组,并在这个群组中讨论美国空军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打击计划。
尽管他们使用的“signal”软件在西方共识中相对安全,但在社交软件群组中讨论最高国家军事机密,这一行为本身就不够专业。
与此同时,他们还犯下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不慎将《大西洋》杂志的主编拉入了群聊。
结果,这一事件被新闻界曝光,成为白宫内部的一场重大丑闻,而华尔茨就成了为这场泄密事件买单的人。
华尔兹本人其实很冤枉,因为他并没有接受过秘密情报工作的训练。但从本质上说,这是特朗普团队不专业的体现。
也是经过这场泄密事件,华尔兹身上留下了一定污点,加上他与白宫团队内部,以及特朗普本人之间产生了隔阂,最终他离开了美国权力中心。
当然,我个人觉得,华尔兹被解职的根源还是在于他外交战略经验不足,虽然他之前作为州议员积累了一些外交事务经验,但作为国家安全顾问,他在能力、格局、视野以及行事手腕等方面显然不足。
另外,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问题上,华尔兹素来比较强硬,但最近一段时间,或者说在结构深处,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偏向缓和。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为了促成俄乌战争的结束,特朗普甚至愿意放下身段去讨好俄罗斯,这与华尔兹本身的理念和操作格格不入。
因此,两个因素结合,导致华尔兹最近两个月在白宫被边缘化,这也是为何我们最近在公众场合很少听到他讲话的原因。
上文已经提到过,咱们不可以说鲁比奥高调是因为他是美国国务卿,而是因为他深得特朗普欢心。
目前,华尔兹已经软着陆,被派去了联合国,而鲁比奥则是身兼四职,分别是美国国务卿,负责美国内部安全事务的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国际合作署代理署长,以及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负责人。
这也引得美国记者纷纷开始八卦,好奇他的工资是否有所增加,是否领取四份工资,他的个人精力能否顾得过来四份工作,家人又是否支持。
要知道,美国历史上同时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去世的基辛格。
与此同时,不管是尼克松政府,还是福特政府,让基辛格同时担任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选择之一。
因为这两个很重要的岗位很难由一个人来担任,不说时间、精力分不过来,这两个职位一个对外,一个对内,视野上也很难完全匹配。
这个问题,尚待观察,但从鲁比奥个人的战略思维和格局来说,他显然比不上基辛格。
我想说的是,在忍无可忍两个月之后,特朗普最终把华尔兹调到了驻联合国大使的岗位上,这种解决方法算是软着陆,且与处理马斯克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软着陆。
这两个岗位的变动,第一,能够说是特朗普上任百日期间,做出的最大的人事变动,与其第一任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特朗普第一任期,仅仅上任24天就把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解雇了,同时,四年任期中,白宫办公室主任换了4任,国家安全顾问换了6任,且每一任都以与他交恶告终。
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在卸任后都出书,把特朗普本人的个性,以及白宫内部的丑闻内幕都爆了个底掉。
或许也是因为受到了当年的教训,特朗普此次换人稍微慢了一点,当然,这与他经验更老道,人脉关系成熟也有一定关系。
第二,特朗普为何会采取软着陆,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马斯克,还是华尔兹都是不好惹之人。
第一,这折射出特朗普团队内部确实“三心二意”,即特朗普虽然自己是老板,但他左要听马斯克的意见,右要听强硬派的意见。
与其说华尔兹是因为两个月前的泄密事件被调职,不如说是因为他无法在俄罗斯问题上与特朗普达成一致。
这样的情况能否持续?特朗普能否顺利完满地完成他的四年任期,并处理好与四周的国家及世界的关系?这一切都有待观察。
很多人表示,特朗普政府目前最应该换掉的人,其实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副总统万斯。因为前者既又没经验,还咄咄逼人,后者基本就是个小人。
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理解美国,尤其是理解白宫内部的运作机制至少有一定好处,有助于我们研判美国未来的战略走向。
目前看来,鲁比奥、万斯和赫格塞思三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信任。然而,我个人觉得,万斯可能最终会和特朗普分道扬镳,除非万斯能永远不把马屁拍到马腿上。
就今年2月份,万斯挑起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唇枪舌剑来看,这一方面让美国斯文扫地,另一方面也相当程度折射出了万斯的小人心机和伎俩。
美国和乌克兰最终签署了矿产协议,且是以泽连斯基放下身段,受尽屈辱为代价。
当然,乌克兰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签协议已经是定局,不如我让出点利益,换来你对我的支持。而对美国来说,他是想借此向俄罗斯施压,这就是最近美俄之间上演的戏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现在心心念念想和普京搞好关系,所以他一方面向俄罗斯施压,另一方面又与普京惺惺相惜。
昨天(5月1日),万斯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乌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特朗普辛辛苦苦在前面和乌克兰签协议,以此牵制和施压普京,而万斯作为副手又在背后捅他一刀,说俄乌冲突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这让特朗普情何以堪,且他听到以后心中又作何感想?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可完全去思考,我个人觉得,下一个或者再下个,特朗普内部分裂或撕裂的目标,很可能是由万斯而起。
特朗普是通过万斯释放信号而已,一定不是他们不和的表现,副总统讲话,不可能口无遮拦,特朗普现在也学精了,自己不方便说的话,请万斯说,缓解一下美国民众对特朗普调节俄乌冲突的竞选承诺无法兑现的尴尬[炸弹][炸弹][炸弹]
特朗普政府的人事调整本质上是将政治危机转化为权力集中契机,其忠诚度优先逻辑在短期内形成决策效率假象,但长期加剧了制度性内耗。华尔兹的软着陆(转任驻联合国大使)与鲁比奥的超负荷集权,共同折射出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行政体系的脆弱性——当专业官僚体系被忠诚过滤器瓦解,政策风险将呈指数级扩散,最终反噬其霸权稳定性。
这下美军可以用保护美国资产而驻军乌克兰,北约在俄罗斯家门口东扩又换了一下马甲,三五年后必秋后算账。